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学校立足市域特点,聚焦大思政课体系建设,以“赓续传承越地红色根脉、践行弘扬新时代胆剑精神”为主旨,推动“政校社”一体协同和“教师、课程、教材、实践”一体联动,探索出一条各学段“小思政”与“大思政”纵向贯通与横向协同的新路径,形成了具有绍兴特色和可借鉴复制的“双贯通、五协同、六提升”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市域模式”。
一、聚焦资源主体,以“经纬双贯通”实现院校政协同,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
“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打破”大中小学各个学段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教学藩篱,需要从系统论、协同论和控制论的视野,既解决“各守一段渠”的问题,又避免“各扫门前雪”的“协而不同”现象。为解决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中的教学资源贯通不畅、教学主体协同不力、教学过程实效不显的问题,学校以“经纬双贯通”、两路并进共建,打通“一体化”的堵点。一是“经”线以纵向各个学段贯通、职前职后延伸,双向互聘共享建设教育共同体。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整合全校资源,依托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以试点先行,与绍兴市教科院合作,联合在绍中小学试点学校和全国、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率先在省内成立绍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联盟和名师工作室联盟,并借力特级教师工作站和业界精英进课堂,聚集全市优秀思政课教师资源,形成了思政研学共同体。二是“纬”线以横向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贯通、校院协同创新。围绕未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建立职前职后培养贯通,实施“卓越思政课教师”培养2.0计划,配备校内外“双导师”。教师教育类课程为校内教师主讲理论、校外名师主授教法,将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紧密结合;其他中小学思政教育类课程为校内教师整体建构、校外教师专题深化;共同研发、建设大中小学思政校本课程。三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全市共有近30所大中小学和10个思政学科名师工作室加盟,近100所中小学和300余名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3000余名大中小学生参与协同教学活动,收益学生超过10000余人。
二、聚焦载体内容,以“要素五协同”构建大思政格局,深化一体化课程改革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学校以系统论、协同论和控制论的理念和方法,与绍兴市教科院、属地党委、政府部门、中小学校、研学基地等紧密合作,全力构建“五协同”的大思政格局和机制。一是协同党建保障教学管理。通过专题式内容的融合与契约化共建的载体,推动党、团、队建一体化;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和教学的组织保障。二是协同教学抓牢课堂阵地。进一步完善“卓越思政课教师”培养校内外“双导师”制,大中小学教师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教学方法的连续性、一致性,全力打造思政“金课”。三是协同教研互通教学目标。细化各学段立德树人任务清单,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作用,通过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观摩交流、经验分享、教材研读等形式,促进相互了解、学习、借鉴与合作,形成教书育人与教学研究良性互动的状态。四是协同科研助推教学改革。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师结对帮助或联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和教学、科研成果奖,以及撰写论文指导等工作,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科研,实现科研资源、成果、方法和空间的开放共享。五是协同育人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开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学基地,扩大思政教育时空场域、丰富主题德育、开设思政研学课程;整合越地红色文化资源,已在省内建有枫桥经验陈列馆、俞秀松纪念馆等10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红色研学基地”。近三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时空场域不断拓展,累计开展大中小学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教学、教研活动30余场次,征集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案例135个。先后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省教学成果奖1项,省师范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项目3项;编著出版《中小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教学案例研究》。
三、聚焦教学过程,以“成效六提升”拓展实践载体,形成一体化长效机制
学校立足绍兴市域特点,以新时代胆剑精神为指引,挖掘越地文化要素,通过“六提升”拓展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载体:一是提升主体覆盖广度,实现对象区域延伸拓展。一体化建设参与对象从学校、教研院向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德育课程教研室延伸,建设区域从原有的中心试点学校向结对帮扶学校、研学基地所在乡村学校、名师工作室联盟成员所在学校拓展,实现共建共享。二是提升教学改革力度,实现“大思政课”守正创新。已建有10个“绍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红色研学基地,打造“田野思政”“时政进校园”等实践教学品牌;三是提升平台扩展宽度,实现载体媒介多元共享。扩展线上线下多渠道资源载体,打造“红色学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训中心,建设“绍兴红色之旅云实践”数字博物馆和实践沙盘;四是提升课程开发强度,实现教学内容贯通衔接。“手拉手”一体筹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开课事宜,开展“百年党史”“共同富裕”“两个先行”“中国式现代化”“枫桥经验”等主题的思政“开学第一课”协同教学教研活动,合力编著出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教学案例集》等;五是提升思政融合深度,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联合申报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第二批建设项目和市、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出版《中小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六是提升专题嵌入维度,实现思政大课全面深化。“越讲越响”教授博士宣讲团、“越讲越响”大学生宣讲团联合团员宣讲团和红领巾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伟人”“共同富裕”等专题宣讲500余场,受众超过50000余人次;推出的“田野思政”“走读绍兴·越享未来”“绍兴文化青年说”等微视频点击浏览量超30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具体行动。学校“双贯通、五协同、六提升”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市域实践与经验做法,得到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认可,也得到省教育厅充分肯定,被授予“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受邀在全国马学科建设论坛上进行了专题分享,人民网公开课对此进行了全程直播。相关活动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浙江卫视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30余次,“越思政”的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